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庭院中的瓶蕉花小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平凡植物的生命力与美感。
前两句像特写镜头:鹅颈般的瓷瓶插着青翠蕉枝,枝头花朵如玉般透亮,带着微微凉意。这里用"琼卉"形容蕉花,突出其晶莹剔透的质感,而"袅清寒"三字让静态的花枝有了轻盈颤动的动态美。
中间四句转入环境描写:酷暑中蕉花的倒影映在方塘里,让疲惫的眼睛在曲栏边找到慰藉。诗人捕捉到几个生动细节——蕉叶静止时尾梢突然一颤,几朵花蕊的香气正悄悄消散。这些细微变化被写成"但知""易觉",仿佛植物在与人悄悄交流。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虽然西风吹拂枝头没带来多少雨水,但这丛蕉花依然值得留在花台边,当作一幅天然画作欣赏。这里透露出诗人对平凡事物的珍视——不需要盛大场景,细微处自有诗意。
全诗妙在将日常景物写出层次感:从视觉(翠干、琼卉)到触觉(清寒),从嗅觉(粉香)到动态(叶颤、香残),最后升华为艺术审美(当画看)。诗人像用文字作画,教我们发现身边被忽略的美。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