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魏公竹枝歌
丹青自比董北苑,书法兼工王右军。
至元诏书征草泽,召见廷中推第一。
三府趋朝贺得人,万乘临轩赐颜色。
殿前落笔侍臣惊,鸡林象郡总知名。
夫人通籍宫中宴,儿子承恩内里行。
一家三人书总好,天子频称古来少。
疏广归来有赐金,张芝闲处多章草。
全盛须臾那可伦,百年乔木易成尘。
凄凉故宅属官府,零落诸孙随市人。
空留遗迹传身后,一纸千金争买售。
屏风画绝为谁收,团扇书工亦何有。
唐生购得墨竹枝,一尺中含千尺姿。
若非松雪斋前见,应是沤波亭下披。
曲池已平台已坏,露叶烟丛竟何在。
唯有双溪水北流,至今犹绕空墙外。
现代解析
这首《赵魏公竹枝歌》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一位宋代王孙赵魏公的传奇人生和艺术成就,以及他身后家族的衰落,读来令人感慨。
第一部分:赵魏公的才华与荣耀(1-12句)
诗歌开篇就点明赵魏公的身份——宋代王孙,他不仅风度翩翩、皮肤白皙,还才华横溢。他的绘画堪比五代大师董源,书法能与书圣王羲之媲美。元朝皇帝下诏征召民间贤才,赵魏公在殿试中脱颖而出,被推举为第一。朝廷上下都庆贺得到这样的人才,皇帝也亲自接见他,对他青睐有加。他在殿前挥毫泼墨,令侍臣惊叹,名声远播海外。他的夫人能出入宫廷宴会,儿子也受到皇帝恩宠。一家三口都擅长书法,连皇帝都称赞这是古今少有的盛事。
第二部分:晚年的闲适与家族的衰落(13-20句)
赵魏公晚年像汉代疏广一样辞官归乡,得到皇帝的赏赐,像书法家张芝一样悠闲地练习章草。然而,全盛时期的辉煌转瞬即逝,百年的参天大树也终将化为尘土。曾经的豪华宅邸变成了官府,子孙后代沦落为市井平民。只有他的书画作品流传后世,被人们争相购买,一纸千金。他画的屏风、写的团扇,虽然技艺精湛,但如今又在哪里呢?
第三部分:睹物思人,感慨世事无常(21-28句)
诗人提到一位姓唐的人购得了赵魏公的墨竹画,一尺长的画作却蕴含着千尺竹子的神韵。这竹子如果不是在赵魏公的松雪斋前所见,就应该是在沤波亭下披拂过的。如今,当年的曲池已经干涸,亭台也已倒塌,那些沐浴着露珠、笼罩着烟雾的竹林又在哪里呢?只有双溪的河水依旧向北流淌,环绕着那早已人去楼空的宅院。
诗歌的精髓和魅力:
这首诗通过对比赵魏公生前的辉煌和死后的凄凉,表达了世事无常、盛衰难料的感慨。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赵魏公的艺术成就和人生际遇,又通过“百年乔木易成尘”、“零落诸孙随市人”等诗句,揭示了繁华落尽的悲凉。最后以“双溪水北流”作结,更增添了物是人非的苍凉感。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引发读者对人生、艺术、历史的思考。它告诉我们,即使是最辉煌的人生,也终将归于平淡;即使是最精湛的艺术,也可能随着时间而湮没。唯有那奔流不息的溪水,仿佛在诉说着永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