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日再同王仲升陈实卿章茂德王仲济盛明元六昆季宴集祝华父唐污父适至分韵得前字即席赋
鼓瑟吹笙玳瑁筵,狂歌醉舞兴飘然。
疏星竞向寒更出,明月偏宜后夜圆(时中秋前一夕)。
气色荧煌双剑底,心期迢递一灯前。
经旬漫诧平原约,千日中山任晏眠。
疏星竞向寒更出,明月偏宜后夜圆(时中秋前一夕)。
气色荧煌双剑底,心期迢递一灯前。
经旬漫诧平原约,千日中山任晏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聚会的欢快场景,以及诗人对这次聚会的感受和对未来的期盼。让我们一起逐句分析:
1. 鼓瑟吹笙玳瑁筵:这里描述的是一个热闹的宴会,桌上铺着玳瑁做的席子,鼓瑟和吹笙的音乐声中,宴会开始了。
2. 狂歌醉舞兴飘然:大家喝酒唱歌,跳起舞来,心情愉快,仿佛飘飘欲仙。
3. 疏星竞向寒更出,明月偏宜后夜圆:这个时候正值中秋前一晚,夜空中星星点点,寒夜也不再寒冷,月亮挂在天空,显得格外圆润明亮,给夜晚带来了光彩。
4. 气色荧煌双剑底,心期迢递一灯前:诗人提到双剑发出的光芒,映照在房间里,让氛围更加庄重。同时,灯火摇曳,灯下充满了期盼和思念。
5. 经旬漫诧平原约,千日中山任晏眠: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平原”指代鲁仲连,说的是与朋友的约定,虽然已经过了很多天,但大家依然期待着;二是“中山千日饮”指的是刘伶的故事,这里是指聚会喝酒,尽情欢乐,直到很晚才散。
整首诗通过描写一个中秋前夜的聚会,展现了朋友相聚的欢乐场景以及对未来聚会的期待。诗人通过细致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夜晚,感受到那份融融的友情和欢愉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