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前题

霁雪明吟院。
爱青青、秀叶低排,独呈花面。
玉润金寒争怜惜,肯放风帘高卷。
把十二、屏山遮断。
不信江南芳草渡,傍蓬根、艾底寻常见。
鱼天暝,鹭翘遍。
仙姿岂上闲钗钏。
便兜娘、要插兰云,未容轻剪。
纵被春纤偷掐了,折送胆瓶犹恋。
怕零落、国香谁管。
凭仗王孙钩水墨,恣疏疏密密匀深浅。
须一幅,好东绢。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雪后初晴、春意盎然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某种植物的独特魅力,以及人们对它的喜爱与珍惜之情。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象征,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自然界的深厚情感。

首先,词的开头“霁雪明吟院”描绘了雪后的初晴景象,院子被雪后明媚的阳光照亮,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氛围。接下来,“爱青青、秀叶低排,独呈花面”表达了诗人对一种植物的喜爱之情,这种植物的叶子青翠欲滴,排列整齐,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引人注目。

接着,“玉润金寒争怜惜,肯放风帘高卷”形象地描述了这种植物的特性,它不仅有着如玉般的润泽,还有着如黄金般的寒冷感,让人怜爱。即使外面的风帘很高,也挡不住人们想要观赏它的愿望。“把十二、屏山遮断”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植物的魅力,即使用十二面屏风也无法完全遮住它的美丽。

“不信江南芳草渡,傍蓬根、艾底寻常见”通过对江南芳草的对比,突出这种植物的独特性,它不仅仅出现在田野或路边,更是在诗人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句中的“鱼天暝,鹭翘遍”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夜晚的天空中,鱼儿归巢,鹭鸟四处飞翔,增添了几分宁静与和谐。

“仙姿岂上闲钗钏。便兜娘、要插兰云,未容轻剪”表达了虽然这种植物有着仙子般的姿态,但它并不适合随意佩戴或剪裁,它有着自己的价值和意义。“纵被春纤偷掐了,折送胆瓶犹恋”展示了即使被人折取,它也依然喜爱着自己的命运,愿意被人折送到胆瓶中欣赏。最后一句“怕零落、国香谁管。凭仗王孙钩水墨,恣疏疏密密匀深浅。须一幅,好东绢”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植物的独特情感,即使它可能零落,也有人会细心地用画笔描绘它的美丽,让它在画中永存。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一种植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情赞美。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