蕺山亭子(乙未)

石磴层层上,凭高四望同。
君王遗迹在,寂寞古亭空。
绿水人家外,青林岛屿中。
昔年生聚日,辛苦旧江东。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描述蕺山亭子的诗,写于乙未年。让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首句“石磴层层上”,描述了通向蕺山亭子的道路是层层石阶,暗示了亭子的位置较高,需要攀登才能到达。

第二句“凭高四望同”,诗人登上亭子后,向四周望去,视野开阔,景色一览无余。

第三句“君王遗迹在”,诗人看到眼前的亭子,想起曾经的君王在此留下的遗迹,可能有一些历史背景或故事与这个亭子相关。

第四句“寂寞古亭空”,诗人感受到古亭的寂寞,可能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人事变迁,而亭子依然独自矗立在那里。

第五句“绿水人家外”,诗人目光远眺,看到绿水环抱的地方有人家,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第六句“青林岛屿中”,诗人看到了青葱的树林和岛屿,可能是亭子的周围环境,也增加了景色的层次和丰富性。

最后一句“昔年生聚日,辛苦旧江东”,诗人可能想起了过去在这里生活的人们,他们曾经的辛劳和付出,使得这个地方有了历史和故事。

整首诗通过描述蕺山亭子的景色和历史背景,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诗人通过对古亭、绿水、青林、昔年生活的人们等元素进行描绘,使得这首诗充满了历史感和人文气息。同时,诗人的情感也渗透在诗中,通过对古亭的寂寞、昔年生活的辛劳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人世的深深感慨。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