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闲适淡泊的田园生活,通过日常细节传递出深刻的人生感悟。
前四句用生活化的场景展现老者的日常:他感觉溪水变深了(暗示自己年迈),用长柄勺打水都费劲;抬头看天发现视力也衰退了。但当他漫步田间小路,回到家中时,南北通透的屋子自然凉快——这些描写传递出随遇而安的生活智慧。
后四句转入哲思:听到鸟鸣觉得像梦一样虚幻,看到满地明珠(可能是露珠或果实)多到无法计量,暗喻世间繁华都是过眼云烟。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劝人别死读书当书呆子,要像先贤那样活出生命的芬芳。这里的"一瓣香"既是实指焚香,也象征精神传承。
全诗用晒被子、听鸟叫这些农家小事,道出"平淡最真"的哲理。语言就像老农聊天般朴实,但每个画面都藏着深意,比如"明珠论斗"既写丰收景象,又暗指物质财富的虚无,充分展现了宋代文人"平淡中见深远"的写作特色。
释宝昙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卐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为寺。复至四明,为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为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