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湖边小景,语言简单却充满意境美。
前两句"湖里种荷花,湖边种杨柳"就像用画笔勾勒出一幅水墨画:清澈的湖面盛开着荷花,岸边垂柳依依。荷花象征高洁,杨柳代表柔美,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后两句笔锋一转,写桥上行人问路的有趣场景。"何处渡桥人"让静止的画面突然生动起来,而"问是人间否"这个天真的问题最妙——行人可能被美景震撼,恍惚间怀疑自己是否还在人间,侧面烘托出这里美得像仙境。
全诗短短20字,却完成了从景物描写到人物互动的自然过渡,最后用一句充满想象力的疑问收尾,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空间。诗人没有直接说这里多美,而是通过行人的反应让读者自己感受,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诗的魅力所在。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