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山间行走的画卷,充满宁静与怀古之情。
前四句写景:诗人坐着竹轿穿行在蜿蜒山路上,春云淡淡,竹林幽深。一座小桥正对着青山延伸,这条古老的道路曾经迎接过帝王的车驾("翠辇"指帝王的车)。这里用"曾传"二字暗示历史的沧桑感。
后四句抒情:诗人想到将来人们会把现在烧笋的日常变成传说,而今天与友人一起赏梅的雅兴却格外珍贵。最后感叹自己终将随尘世奔波离去,但希望能与友人约定重聚,继续品茶论诗的生活。
全诗亮点在于:
1. 动静结合:既有行走的动态,又有云、竹、山的静态美
2. 时空交错:把眼前景与历史传说、未来想象交织在一起
3. 生活情趣:烧笋、探梅这些日常小事写得很有诗意
4. 真挚情感:对友情的珍惜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都很动人
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把一次普通的春游写得既清新自然,又意味深长,让人感受到生活中平凡时刻的美好。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