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为伯寿题四花牡丹

百花开后。
一朵疑堆绣。
绝色年年常似旧。
因甚不随春瘦。
脂痕淡约蜂黄。
可怜独倚新妆。
太白醉游何处,定应忘了沈香。

现代解析

这首词以牡丹为题,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巧妙的想象,展现了牡丹的绝代风华。

上片开头用"百花开后"点明牡丹花期较晚的特点,接着用"一朵疑堆绣"形容牡丹层层叠叠的花瓣像精心绣制的锦缎,突出其华贵。"绝色年年常似旧"写牡丹每年盛开时都保持同样的惊艳,而"因甚不随春瘦"则用拟人手法,好奇为何牡丹不像其他春花那样随春逝而凋零,暗示其生命力顽强。

下片"脂痕淡约蜂黄"描绘牡丹淡雅的花色像女子轻施脂粉,又带着蜂蜜般的暖黄。"可怜独倚新妆"将牡丹比作盛装美人,一个"独"字突出其傲然独立的气质。结尾突发奇想,说李白若是醉游至此,定会被牡丹之美吸引得忘记其他,用诗仙的沉醉侧面烘托牡丹的魅力。

全词语言清新自然,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既写出牡丹的外形之美,又赋予其人的品格,最后用历史名人作衬托,使牡丹的形象更加鲜活立体。

张炎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