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闲适生活,展现了作者对宁静境界的向往。
首联“脱俗卧云眠,胸中别有天”直接点明主题:主人公摆脱世俗纷扰,像卧在云间一样自在,心中自有一片广阔的天地。这里的“云”象征高洁与超脱,暗示主人公精神境界的纯净。
颔联“壁间五六榻,屋上两三椽”用简朴的居住环境体现隐士生活的清贫与淡泊。墙上只有几张简陋的床榻,屋顶只有几根椽子,说明他不追求物质享受,反而以简单为美。
颈联“风月真滋味,溪山旧面缘”进一步描写自然之趣。清风明月、溪流山峦对主人公来说是最真实的享受,他和这些自然景物早已结下深厚的情缘。“真滋味”强调这种生活带来的纯粹快乐,是世俗无法比拟的。
尾联“静中有真静,猿啸暮林边”深化主题,说明真正的宁静不仅是环境的安静,更是内心的平和。傍晚时分,远处传来猿猴的啸声,反而衬托出山林的幽静,也暗示主人公与自然融为一体,心境澄明。
整首诗语言朴素,但意境深远,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隐逸生活的画卷,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