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子规

客里春秋过半生,子规枝上最关情。
南来故国一万里,却笑子规犹乱鸣。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漂泊在外的人听到子规鸟叫声时的感慨,语言直白但情感很深。

前两句说"我在异乡已经过了半辈子,听到树枝上子规的叫声特别有感触"。这里用"客里"点明漂泊状态,"半生"说明时间很长,子规的叫声勾起了他强烈的思乡之情。

后两句更有意思:"我从南方故乡来到这万里之外,现在反而觉得子规的叫声太吵闹了"。表面是在笑话子规乱叫,其实是用反语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不是子规吵,而是听到故乡的鸟叫声更让人想家。这种"想家到心烦"的感觉,很多在外打拼的人都能懂。

全诗妙在最后这个"笑"字,不是真觉得好笑,而是一种苦涩的自嘲。明明自己比子规离故乡更远,却还要嫌鸟叫声吵,这种矛盾心理特别真实。诗人用简单的鸟叫声,就写出了所有游子心中那种"近乡情更怯"的复杂感受。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