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哀悼梁宣王的挽歌,用含蓄的意象表达对逝者的追思。
前两句用"金精""玉匣"暗喻陵墓,说墓门何时关闭,如今又为何打开,暗示死亡来得突然。接着写作者向东望、向南看,表达对逝者的不舍,也点出逝者生前与帝王关系密切。
中间用两个生动的比喻:地形像龟背一样拱起,暗含长寿的愿望;坟土被燕子衔来,暗示自然万物都在哀悼。这两个画面既写实又充满想象力。
最后写黄昏时哀歌响起,送葬队伍在乐声中离去。用"纷纷"形容队伍,让人仿佛看到送葬场景的肃穆与哀伤。整首诗没有直接哭诉,但通过景物和仪式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深深的怀念之情。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