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县斋有古松一株见而叹之
古松一树愁拘束,生长县斋非空谷。贪与仙人吏隐同,女萝亦免樵苏辱。
臃肿偏多鳞甲开,知是龙身不敢触。枝柯多节或空心,膏流未免因肥沃。
官閒一日三摩娑,自汲寒泉与洗浴。松花春熟入怀香,黄多绝胜金如粟。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棵长在县衙院子里的老松树,诗人通过松树的遭遇表达了自己做官时矛盾的心情。
开头说这棵老松树很"愁",因为它被种在县衙这种不自由的地方,不像野外的松树能长在空旷的山谷里。但它又觉得在这里也不错,因为能像仙人一样隐居在官场中,还能避免被樵夫砍伐的命运(松树上缠绕的女萝藤也因此得救)。
接下来描写松树的外形:树干臃肿开裂像龙鳞,没人敢碰;树枝多节有的已经空心,因为土壤太肥沃反而流出树脂(这其实是说松树不适应优渥的环境)。
最后写诗人每天空闲时就抚摸松树,用泉水给它"洗澡"。春天松花飘落时,金黄色的花粉比真正的黄金还珍贵。这里其实是用松树比喻自己——虽然做官不自由,但也能像这棵松树一样保持高洁品格,在世俗中找到精神寄托。
全诗妙在把松树写活了,让它会"发愁"、能"享受",表面写树实则写人,道出了古代文人在仕与隐之间的典型矛盾心理。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