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兰史泛槎图 其二

赋海才华笔一枝,天教壮志遂男儿。
兰因河畔维舟夕,坐拥群花客赋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泛舟河上的闲适场景,展现了传统文人的理想生活状态。

前两句"赋海才华笔一枝,天教壮志遂男儿"是说:主人公拥有如大海般浩瀚的才华,能写出锦绣文章,上天也成全了他作为男儿的远大志向。这里用"笔一枝"来代表文采,用"赋海"形容才情之广,既夸张又形象。

后两句"兰因河畔维舟夕,坐拥群花客赋诗"描绘具体场景:傍晚时分,在种满兰花的河岸边停船,周围鲜花环绕,与宾客一起吟诗作赋。"兰因"既指兰草,也暗含"美好的因缘"之意,营造出高雅闲适的氛围。

全诗通过"才华笔"、"壮志"、"赋诗"等元素,塑造了一个传统文人的理想形象:既有经世致用的抱负,又有风雅闲适的生活情趣。泛舟、赏花、作诗这些典型意象,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人向往的诗意生活图景。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