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梅花四首 其三

甪里祠边多手泽,华山路口最知名。
冻云匝地春无脚,碧水摇窗月有声。
半夜抱衾投寺宿,何人着屐过桥行。
薛娘纵负金针巧,误捻红丝绣不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寻梅的生动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细腻情感。

前两句写寻梅的地点:甪里先生祠堂边有许多文人墨客的题字痕迹,华山路口那株梅花最负盛名。这里用"手泽"暗指文人雅士的足迹,为梅花增添了文化气息。

中间四句用电影镜头般的语言展现冬日景象:冻云低垂仿佛春天迟迟不来,月光映在碧水上随波晃动仿佛能听见声音。诗人半夜抱着被子去寺庙借宿,不知是谁穿着木屐从桥上走过。这里"春无脚"的拟人写法特别生动,把冬天漫长、春天迟来的感觉形象化了。

最后两句突然转到一位叫薛娘的女子:即使她拥有再好的刺绣手艺,用红线也绣不出眼前真实的梅花美景。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用女子的绣花作对比,突出自然之美的不可复制性,也暗含了对人工雕琢不如天然之美的感叹。

全诗就像一组冬日写生:有文化古迹,有自然景观,有人物剪影,最后用绣花作比喻收尾,把寻梅的所见所感娓娓道来,既清新自然又耐人寻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