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深夜独饮时的孤寂与思考,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对比,展现了内心的复杂情感。
开头两句用对比手法:富贵人家常请盲人乐师弹琴取乐,但真正的知音(成连)却因不合时宜而孤独。这里暗示诗人自己就像那个不合时宜的琴师,与世俗格格不入。
中间四句像电影镜头般展开深夜场景:湖天云影一片寂静,只有残灯与星光相伴。楼上乌鸦飞过的声响与楼下公鸡打鸣形成对比,既写深夜将尽的时间流逝,又用"轧轧""喔喔"的拟声词营造出孤寂氛围。独饮者眼神清明毫无睡意,突显出这一刻清醒的珍贵。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思想升华:人生百年与一夜独处相比,谁更短长?诗人用"枭獍"(象征恶念)无法进入美梦之乡的意象,表达出在浊世中保持内心清明的重要性。整首诗通过独饮的场景,传递出对世俗的疏离和对精神纯净的追求,在孤寂中反而获得了一种超脱的清醒。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