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甗图歌为家明经丈题

先生于古极嗜葄,搜元剃秘归一藏。
灿陈棐席炫精彩,龙鸾蟠翥纷绀黄。
掀髯踞坐狎周汉,六甍宝甗开华堂。
康瓠破罂扫尘芥,熊鐎兽鍑相焜煌。
肤斓耳蚀究毫芴,累深黍浅参权量。
考工二釜内官省,上鬲下鬲模范详。
唇以寸计厚减半,足三或四罗圜方。
盘云发细袅扃鼏,垂花匝带雷文相。
辨名鬵鉹异𪔆𨯚,祖乙父己铭吉祥。
周畿汉辅久沿革,土囚炎劫金为殃。
越三千载掩明瑰,翠紫斲锈焦无光。
挥童役使刮浮垢,鋗淘瓮溢声琅锵。
金㼚易铄鬷亦贱,只斯宝贵同球璋。
顿开冥閟显镂琢,虹霞闪霍星钩芒。
骨干皵瘦笑离末,肉好屏列如环嫱。
六时珠晷运甓赴,五侯玉鲭列鼎尝。
托诸图缋表中竺,畸情匿缅非迂荒。
朅来赝器创铜贾,旊人直逊陶模强。
酆郜关陕托氏地,优孟何啻土范当。
先生胸腑烂流派,制度了晰同舆畺。
听声扪色志盉镉,袪疑衷信无惑惶。
蟾乌磨拭少鉎涩,冶城(孙)积古(阮)遥颉颃。
南江(邵)疏证北平(翁)考,但以恣肆争文章。
惜哉同鉴寡钱(十兰)邢(雨民),碧瞬何论弇州王?
琳璆金薤慎宝守,千春万祀贻无疆。
伊予好古有同癖,对此眉舞心飞抢。
曾怀藻镜照顽艳(余藏有汉仙人不老鉴),蟪蛄长信鸦昭阳。
镏兵梁燹铄𧹬黛,仙人不老还迷茫。
让君铁网富珊树,太精四射湖鸳鸯。
颂敦雅爵与华駮,双鱼(洗)五凤(砖)偕腾翔。
聚因所好君足乐,睹不能辨吾诚伧。
北斗胡挹箕胡扬,且遝瓦缶饕酒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痴迷古董收藏的学者("家明经丈")鉴赏青铜器"甗"(古代蒸食用具)的场景,展现了文人对古物的珍视与考究精神。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收藏家的痴迷(开头部分)
诗人用"极嗜葄"形容这位先生对古物的狂热,他像寻宝猎人般搜集珍品,把各种青铜器整齐陈列。这些器物纹饰精美("龙鸾蟠翥"),颜色古朴("绀黄"),主人像穿越时空般与周汉时期的文物对话。

2. 甗的精细鉴赏(中间主体)
详细描写青铜甗的构造:三足或四足、云纹装饰、铭文刻字("祖乙父己")。通过测量器物的唇厚、足形等细节,展现学者严谨的考证态度。诗中还描述了清理铜锈的过程:小童刮去浮垢,冲洗时发出清脆声响,使沉睡三千年的瑰宝重现光华。

3. 真伪之辨(后续段落)
批评当时古董市场的赝品问题,强调真品的珍贵如美玉。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铸造工艺("酆郜关陕"),突显学者渊博的鉴定知识——他能通过听声音、摸质感辨别真伪,这种能力堪比著名鉴赏家孙星衍、阮元。

4. 诗人的感慨(结尾部分)
诗人自谦鉴赏力不如收藏家,用"铁网捞珊瑚"比喻对方收藏之丰。最后以饮酒赏器的画面作结,表达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期许:"千春万祀贻无疆",希望这些瑰宝能永远流传。

全诗亮点在于:
- 用"虹霞闪霍"等生动比喻展现铜器光泽
- 通过"听声扪色"等细节体现专业鉴定
- "仙人不老鉴"等用典增添历史厚重感
- 结尾"北斗胡挹箕胡扬"的感慨,将个人爱好升华到文化传承的高度

诗中既有专业性的器物描写,又充满文人雅趣,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格物致知"的治学态度与对传统文化的深切热爱。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