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见僧讲金刚经至无我无人居士问云既无我无人是谁讲谁听座主无语乃与颂曰

无我复无人,作么有疏亲。劝师休历坐,不是直求真。

金刚般若性,外绝一纤尘。我闻并信受,总是假名陈。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居士(在家修行的佛教徒)听僧人讲解《金刚经》时的感悟。他用浅白的语言点破了佛经中"无我无人"的深奥道理。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前四句是现场对话:
居士听到僧人讲"无我无人"时反问:"既然没有'我'也没有'人',那现在是谁在讲经?谁在听经?"问得僧人哑口无言。于是居士接着说:别再执着于形式上的打坐讲经了,真正的佛法不是这样表面求得的。

2. 中间两句讲本质:
《金刚经》讲的般若智慧(最高智慧),其本质是要超脱一切外在的、细微的执着。就像擦干净镜子,不能留一丝灰尘。

3. 最后两句是居士的体悟:
虽然我用"我闻""我信"这样的说法,但其实这些都只是暂时的称呼。就像我们日常说"太阳升起",实际知道是地球在转——语言只是工具,重点是要明白背后的真谛。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生活化的比喻(如擦镜子)和逻辑反问(谁在讲经),把深奥的"空性"理论说得明明白白。它提醒我们:修行重在实质领悟,而不是拘泥形式;理解佛经要超越文字表面,就像我们使用"电脑""手机"这些名词时,不会真的认为里面有"脑"或"手"。

庞蕴

庞蕴(生卒不详) 字道玄,又称庞居士,唐衡阳郡(今湖南省衡阳市)人。禅门居士,被誉称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东土维摩”之称。有关他的公案时见于禅家开示拈提中,以作为行者悟道的重要参考。其传世的偈颂(迄今流传近200首)以模拟佛经偈语的风格,殷殷嘱咐学佛者修行的依归,在唐朝白话诗派中以其重于说理为一特点。至于他和女儿灵照游戏自在的情节,配合其诗偈中全家习禅的描述,不仅成为后代佛门居士向往的模范,也转而成为戏曲宝卷文学着墨的题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