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县戴君海珊属题其弟君厚茂才记吴孝女事遗墨

狂风海上来,伦理为之碎。
东鲁圣人书,仿佛惊群吠。
江河莫回挽,日月顿盲晦。
奈何孝友人,至性终奇异。
呼天血泪积,童稚殉亲爱。
此见皇降衷,万劫故炯在。
伤哉孝女情,作记得小戴。
其愚不可及,褒言圣所契。
沉痛一寸心,浑然极天地。
小人无忌惮,薄俗根本坏。
感愤万千端,闻者或愕眙。
我昨读斯文,遗墨烂然翠。
史馆有贤弟,纪之为国瑞。
秉彝民好德,作善天胡忌。
乱气腾八荒,高才不永世。
吁嗟曹娥碑,千古令人拜。
大戴弟兄情,持此可以慰。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感人的孝女故事,并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传统道德沦丧的痛心和对高尚品德的赞美。

诗的开头用"狂风海上来"比喻当时社会道德秩序的崩塌,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摧毁了一切。作者感叹连孔子留下的圣贤教诲都仿佛被野狗的狂吠淹没,世道变得黑暗混乱。

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中的吴孝女却展现了惊人的品德。她小小年纪就为亲人付出一切,甚至牺牲自己,这种纯粹的孝心就像黑暗中的明灯。作者认为这种品质是上天赋予人类的本性,即使经历万般磨难也不会消失。

诗中提到的"小戴"(戴君厚)记录了这个故事,作者称赞这种行为符合圣人的标准。孝女那颗赤诚的心,虽然看似"愚笨",却包含了天地间最纯粹的情感。相比之下,社会上那些肆无忌惮的小人和败坏的风气更显得可悲。

最后,作者将吴孝女比作历史上著名的孝女曹娥,认为她的故事同样值得被永远铭记。虽然这位才女不幸早逝,但她的故事通过戴家兄弟的记载得以流传,这本身就是一种安慰。

全诗通过对比社会黑暗与人性光辉,赞美了孝女的高尚品德,也肯定了记录这种善行的价值。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道德沦丧的痛心和对善良人性的坚信,让读者感受到在混乱世道中坚守美德的可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