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居作

池御鲜珍鳞,樊笼多铩翮。
物情忌窘束,人事伤纷迫。
拙薄谬荣涂,疏慵谢朝籍。
销声背喧竞,息影投幽隙。
丘园虽寂寞,悠然殊自适。
徘徊弄文史,流连眷泉石。
神轻片云上,目莹清川激。
蓬峤宛相闻,沧洲如在觌。
未申隐沦志,稍习湛冥迹。
外慕非所希,聊用终晨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远离官场喧嚣、享受田园生活的悠然心境。

开篇用鱼池和鸟笼作比喻:池中鱼儿虽少但自在,笼中鸟儿虽多却折翅。诗人借此表达"万物都不喜欢被束缚"的道理,暗指官场生活让人喘不过气。

中间部分直白地写自己辞官隐居的原因:承认自己性格笨拙懒散,不适合做官。现在远离是非之地,虽然住在冷清的田园,但反而觉得特别舒服。每天看看书、赏赏景,看云朵飘过清澈的溪水,仿佛能听见仙山的声音、看见隐士的居所。

最后点明主旨:隐居不是为博取名声,而是真心喜欢这种生活状态。就像清晨到黄昏的自然流转一样,这种简单的生活正是自己想要的。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做真实的自己最快乐"的生活智慧。通过鱼鸟、云水等自然意象,把"自由比富贵更重要"的道理说得生动易懂。诗人不故作清高,坦然承认自己"笨拙懒散",反而让这份隐居的选择显得更真实可贵。

薛蕙

薛蕙(1489~1539年),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