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拱枢徐学人招集竹林僧房用昌黎短灯檠歌韵各赋一首

青天不如归路长,白日不如灯烛光。
清谈为洗烦恼毒,快比灌顶醍醐凉。
城西古寺竹林侧,浓阴正落邻僧床。
我今巳是无家客,芒鞋一双轻策策。
故人也复念穷途,招向此间浮大白。
不辞醉倒花满前,我醉欲借精蓝眠。
醉中得诗尤纵恣,梦入仙山吸空翠。
长安龌龊胡可居,直恋知交未能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借酒消愁、与友人聚会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青天不如归路长,白日不如灯烛光"用对比手法,说白天赶路不如夜晚点灯聊天来得惬意,暗示现实生活让人疲惫。接着写清谈(聊天)能洗去烦恼,比佛教的醍醐灌顶还要痛快,说明与朋友相聚的快乐。

中间部分描写聚会地点在城西古寺旁的竹林,环境清幽。作者自称"无家客",穿着草鞋轻装而来,说明他生活简朴。朋友体谅他的困境,邀他喝酒解愁。"浮大白"指痛快喝酒,他宁愿醉倒在花前,甚至想在寺庙借宿,展现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

最后四句最有深意:醉后作诗更加放纵,梦中仿佛进入仙境。直言京城(长安)环境污浊不适合居住,只是因为舍不得知心朋友才没离开。这既表达了对官场世俗的厌恶,又体现了对真挚友情的珍视。

全诗语言直白却富有意境,通过一次朋友聚会,展现了古代文人在现实压力下追求精神自由的心态。最打动人的是最后对友情的珍重,让整首诗在洒脱中透着温暖。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