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历史为背景,通过描绘姑苏(今苏州)的景色,抒发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前两句"争长黄池未济师,馀皇舟已徙熊夷"讲的是吴王夫差在黄池会盟时争霸,但还没真正用兵,他的战船"馀皇"就已经被越国夺走。这里用具体的历史事件,暗示吴国的衰败。
中间四句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历史沧桑感。山川依旧,却已分不清当年吴越的边界;花草千年,仿佛还在怨恨范蠡(越国谋臣)的计谋。吴国的宫殿如今只剩流水,路过的人听到越地的丝竹声也会伤感。诗人用"魂销""肠断"这样的词,强化了这种物是人非的哀愁。
最后两句把镜头拉回现实:在竹枝歌谣声中春天将尽,破楚门(苏州城门)外下着暮雨。这个画面既是对历史的凭吊,也暗含对当下时代的感慨。暮雨中的城门,成为连接古今的意象。
全诗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姑苏的景物、声音和天气,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无常。诗人用吴越争霸的典故,其实是在说所有的辉煌终将逝去,唯有山川草木见证着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