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大山游东岩韵

峰回翠叠对江天,木末凭阑意渺然。
千尺阴松盘鹤盖,一声清磬起龙眠。
道人唾落九天玉,学士毫挥万斛泉。
高赋合推仙圣手,风骚还许俗为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与人文交融的画卷,语言生动,意境开阔。

开头两句写景:山峰重叠,江水映天,诗人站在高处凭栏远望,心情悠然。这里的“翠叠”形容山色青翠,“意渺然”则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心境。

接下来两句继续写景,但更富动感:松树高大,树荫如盖,仿佛能遮住仙鹤;寺庙的钟声清亮,仿佛惊醒了沉睡的龙。这两句用夸张的比喻,让自然景物充满神话色彩,显得既宁静又灵动。

五六句转向写人:道士谈吐高雅,像天上的美玉坠落凡间;学士(可能指杨大山)文采飞扬,笔下如泉水奔涌。这里用“九天玉”“万斛泉”形容人的才华横溢,既赞美了友人,也增添了诗的仙气。

最后两句总结:这样的诗赋堪称仙人之作,但诗人却说,即便高雅如仙,也不排斥与世俗结缘。这既是对杨大山才华的肯定,也表达了诗人对雅俗共融的豁达态度。

整首诗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既有山水之美,又有文人之雅,最后落脚于“仙俗相通”的哲理,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