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江上僧

江寺期终老,清香讲次焚。
月怜秋后见,潮爱夜深闻。
古木青阴合,残云静片分。
相怀未能去,来雁又成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隐居江边寺庙的宁静生活,以及诗人对这份超脱的向往。

前四句写僧人的日常:他打算在这江边寺庙度过余生,在诵经时点燃清香。他喜欢秋夜清冷的月光,爱在深夜聆听潮水的声音。这些细节展现了僧人远离尘嚣、与自然相伴的禅意生活。

后四句转向环境与情感:古老的树木投下浓密的绿荫,天边的残云静静飘散。诗人被这宁静的画面触动,舍不得离开,而此时又见成群的大雁飞来,暗示时光流逝,更添一份对隐逸生活的留恋。

全诗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江寺的清幽,通过“月”“潮”“古木”“残云”等意象,营造出空灵淡远的意境。诗人没有直接抒发情感,而是通过景物和细节,让读者感受到他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以及内心淡淡的惆怅。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