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山晚眺二首 其一 (壬申)

一篑山平远,双林径暗通。
不愁筋力倦,且喜笑言同。
藉草荒冈上,疏泉碎石中。
新晴尤可恋,移席愤王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登山远眺的闲适场景,充满自然野趣和人情温暖。

前两句"一篑山平远,双林径暗通"用简练的笔法勾勒出山势平缓、林间小径若隐若现的远景。这里的"一篑"形容山势像个小土堆般平缓,暗示这次登山并不费力。

中间四句生动记录了游山过程:诗人不担心体力消耗,更高兴能与志同道合的友人同行。他们在长满野草的荒坡上席地而坐,在碎石间寻找清泉。这些细节展现了文人雅士亲近自然的闲适生活,也透露出与知己同游的愉悦。

最后两句"新晴尤可恋,移席愤王宫"特别有趣:雨后初晴的美景让人流连,他们甚至把"酒席"搬到了传说中的"愤王宫"遗址。这里的"愤王宫"可能是当地某个历史遗迹,诗人故意用这个有点戏谑的地名,给整首诗增添了几分幽默感和生活气息。

全诗语言平实自然,像是一篇简短的登山日记,却通过选取"藉草"、"疏泉"等典型场景,把一次普通的郊游写得妙趣横生。诗人不刻意追求深奥的意境,而是用轻松笔调记录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这种真实质朴反而让诗歌更具感染力。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