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悼亡,室人李慧,字淑芳,殁于光绪丁未十二月二十四日
枯柿翻风,残梅溅雨,黄昏不住啼鸮。
问卜琼茅,酸辛知是今朝。
卅年欢戚皆成幻,细思量、怎不魂销。
甚潘郎,皤然老矣,有涕如潮。
逢逢腊鼓催年亟,正鸾离珠镜,凤惨玉箫。
杳杳泉台,酒从何处来浇。
痴情欲把哀弦诉,算哀弦、诉也无聊。
尽灯前,四卷楞伽,诵到深宵。
问卜琼茅,酸辛知是今朝。
卅年欢戚皆成幻,细思量、怎不魂销。
甚潘郎,皤然老矣,有涕如潮。
逢逢腊鼓催年亟,正鸾离珠镜,凤惨玉箫。
杳杳泉台,酒从何处来浇。
痴情欲把哀弦诉,算哀弦、诉也无聊。
尽灯前,四卷楞伽,诵到深宵。
现代解析
这首词是作者悼念亡妻的深情之作,用生活中的景物和细节,表达了对妻子离世的巨大悲痛。
上片开头用"枯柿翻风,残梅溅雨"描绘冬日萧瑟的景象,连猫头鹰的叫声都显得格外凄凉,烘托出悲伤的氛围。作者用"问卜琼茅"这种古老的占卜方式,暗示自己早已预感妻子将不久于人世。"卅年欢戚皆成幻"道出三十年的夫妻情谊转眼成空,让人肝肠寸断。最后以"潘郎"自比,说自己头发都愁白了,眼泪像潮水一样止不住。
下片写年关将至的腊鼓声,更衬托出失去妻子的痛苦。"鸾离珠镜,凤惨玉箫"用比喻说妻子就像离开镜子的鸾鸟,自己像失去伴侣的孤凤。想到妻子在黄泉之下,连祭奠的酒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洒。想用琴声倾诉哀思,又觉得弹琴也无济于事。最后只能整夜诵读佛经《楞伽经》,试图在佛法中寻求慰藉。
全词没有直接说"我有多伤心",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生活场景和细节,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刻骨铭心的思念。特别是结尾诵读佛经的细节,既表现了极度的悲痛,又透露出一种看破红尘的无奈,读来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