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发南昌行七十里泊张家湾
出郭雨气寒,落舟风力怒。
披襟划虚空,洗我酒痕污。
梭穿洲渚非,箭激云壑暮。
閒鸥似相哂,数客来复去。
小水明湾洄,初认系缆树。
阴岸聚魍魉,鼾榻杂妇孺。
宵深乱蓬滴,下挟波声仆。
犹揽赠刀心,一枕吾何与。
披襟划虚空,洗我酒痕污。
梭穿洲渚非,箭激云壑暮。
閒鸥似相哂,数客来复去。
小水明湾洄,初认系缆树。
阴岸聚魍魉,鼾榻杂妇孺。
宵深乱蓬滴,下挟波声仆。
犹揽赠刀心,一枕吾何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离开南昌时遭遇风雨的旅途经历,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心理感受,展现了一种漂泊中的孤寂与坚韧。
开篇"出郭雨气寒"直接点明环境——离开城市后,风雨交加,寒气逼人。"披襟划虚空"这个动作特别传神,像是要用胸膛劈开风雨,又暗含洗去酒渍的狼狈,展现诗人与自然对抗的姿态。
中间部分用"梭穿""箭激"比喻行船之快,而闲鸥的"相哂"(嘲笑)和往来乘客,反衬出诗人的孤独。靠岸时细致描写了系缆树、阴暗河岸和同船的妇孺,这些日常细节让画面顿时鲜活起来,魍魉(鬼怪)的比喻更增添了夜泊的阴森感。
结尾最动人。在深夜雨打船篷、波涛汹涌时,诗人突然想起"赠刀"的典故(暗指友人临别赠刀相勉),但随即自嘲"一枕吾何与"——在这漂泊的夜晚,除了枕头我还能拥有什么呢?这种从豪迈到自嘲的情绪转折,恰恰展现了文人面对逆境时真实而复杂的心态。
全诗妙在将一次普通夜泊写得惊心动魄,风雨不仅是自然现象,更象征着人生旅途的艰难。而诗人时而抗争、时而自嘲的态度,让古代文人的形象变得格外鲜活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