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唐人诗八首 其三 王右丞维饭僧

好道已多岁,杜门涤尘䘳。
夙与山僧期,瞻仰良以深。
果得蹑飞锡,来从祗树林。
栴檀结妙霭,金磬流清音。
供养先诸天,分减被众禽。
暂假有为法,一契无生心。
从此厌身世,抽簪誓相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虔诚修道的隐士与僧人交往的场景,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开头四句讲这位隐士多年潜心修道,闭门不出以净化心灵。他早就和山里的僧人约好见面,内心对佛法充满敬仰。

中间六句生动描写了僧人到来的场景:僧人拄着锡杖(僧人用的手杖)如飞而来,从祗树林(佛教圣地)出现。檀香的烟雾缭绕,清脆的诵经声回荡。他们先供奉诸天神佛,又把食物分给周围的鸟儿。

最后四句是感悟:虽然这些仪式都是形式("有为法"),但通过这些形式,诗人领悟到了"无生"(佛教指超越生死的境界)的真谛。从此更厌倦俗世,决心要弃官归隐("抽簪"指摘下官帽发簪),追随佛法。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一个清幽的修行场景,通过具体细节(檀香、诵经、喂鸟等)让读者感受到佛门的清净氛围,最后点明"通过形式悟真理"的修行心得,传递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解脱的人生态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