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得校书郎示同官三绝 其三

病后浊醪都少味,老来欢意苦无多。
临行寂寞空相对,不作新诗奈客何。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年老多病时的心境,以及和朋友分别时的复杂情绪。

前两句"病后浊醪都少味,老来欢意苦无多"说得很直白:生病之后连酒都喝不出滋味,年纪大了,能让自己真正开心的事也越来越少。这里用"浊醪"(浑浊的酒)这个生活化的意象,生动表现了病中味觉迟钝、对什么都提不起劲的状态。

后两句"临行寂寞空相对,不作新诗奈客何"更有意思:要分别时,大家相对无言很寂寞,但如果不写首新诗,又觉得对不起来做客的朋友。这里透露出文人特有的习惯——用写诗来表达情感。即使心情低落,面对朋友时仍保持着文人的体面与情谊。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老年人的普遍感受:身体衰退的无奈、欢乐减少的怅惘,以及在社交中强打精神的复杂心理。最后那个"不作诗对不起客人"的纠结,既真实又带着点文人特有的可爱。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