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山村学

山水环滁启后贤,高悬绛帐检残编。
有亭自古名丰乐,此地从兹起诵弦。
鹿洞教循唐李渤,龙门学溯宋伊川。
公家桃李花争发,海内儒宗重薛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水环绕的乡村学堂,赞美了教育传承和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

前两句写学堂环境:滁州山水孕育人才,学堂里老师认真整理古籍(绛帐指讲堂,残编指古籍)。三四句用典故:丰乐亭自古有名,如今这里又响起读书声(诵弦代指学习)。

五六句通过两位历史名人强调教学传统:李渤在唐代白鹿洞办学,程颐(伊川先生)在宋代龙门讲学。最后两句赞美教学成果:这里学生如桃李花开,而薛瑄作为儒学大师备受尊崇。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通过山水、学堂、历史人物等意象,表达了教育薪火相传、培养人才的主题,让读者感受到乡村学堂的文化魅力和儒家传统的生命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