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舒伯鲁

神驹秉清峻,堕地淩无前。
男儿志万里,亦在华妙年。
舒生吾楚俊,结发疲丹铅。
内外承嘉荫,托根魁斗躔。
迎妇范阳府,结客弥幽燕。
遂来窟京辇,满月弯鸣弦。
谓言拾高第,如掇床头钱。
人事有奇偶,虎鼠非吾权。
文章不妩媚,例为时世捐。
芝兰合锄刈,朝菌香彻天。
可怜壮夫志,摧撼终不迁。
时时造我闼,屏虑商诗篇。
高吟动厚地,幽思缒重渊。
维桑古有敬,况此接才贤。
昨来忽告别,归意何翩翩。
寝门疏定省,肯为世网牵。
一鸣不称意,脱去如鹰鹯。
赵孟等閒事,难者参与骞。
马走蠹此閒,岁月逐风颠。
谋归百不勇,送女聊自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曾国藩写给朋友舒伯鲁的送别之作,用生动的比喻和真挚的情感,赞美了舒伯鲁的才华与志向,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1. 开篇以骏马比喻人才:
“神驹秉清峻,堕地淩无前”形容舒伯鲁像一匹天生的骏马,气质清高俊朗,一出生就展现出非凡的气势。这里用“神驹”暗喻舒伯鲁的才华横溢,志向远大。

2. 赞美舒伯鲁的才华与努力:
“舒生吾楚俊”直接点明舒伯鲁是楚地(湖南湖北一带)的俊杰。“结发疲丹铅”说他从小刻苦读书(丹铅是古人用来批注书籍的颜料),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后文提到他家境优渥(“内外承嘉荫”),但依然努力进取,结交豪杰(“结客弥幽燕”),来到京城追求功名。

3.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诗人说舒伯鲁本以为考取功名轻而易举(“谓言拾高第,如掇床头钱”),但现实却不如意。他的文章不迎合世俗(“文章不妩媚”),就像芝兰被当作杂草锄掉,而朝菌(一种短暂存在的菌类,比喻庸俗之人)反而大受欢迎。这里讽刺了当时科举制度的弊端,真正有才华的人反被埋没。

4. 坚守志向的品格:
尽管遭遇挫折,舒伯鲁的志向始终坚定(“可怜壮夫志,摧撼终不迁”)。他常到诗人家里讨论诗文,吟诵时气势磅礴(“高吟动厚地”),思考时深入深刻(“幽思缒重渊”)。诗人敬佩他的才华,更敬佩他的坚持。

5. 送别时的感慨:
舒伯鲁决定离开京城回乡,诗人用“脱去如鹰鹯”形容他像鹰一样洒脱地离去,不恋栈功名利禄。最后诗人自嘲自己还在官场挣扎(“马走蠹此閒”),对比之下更显得舒伯鲁的超脱。

全诗的核心精神:
这首诗通过赞美舒伯鲁的才华和志向,表达了对现实不公的愤懑,同时也歌颂了朋友不随波逐流、坚守初心的品格。诗中既有对友人的深情,也有对时代的批判,读来令人感慨。

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