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兰芳引
歌扇舞衣,早悽断、倦游心目。
艳千里秋尘,多恐破愁未足。
茂陵病损,意最感、霓裳新曲。
悄梦云不度,咫尺天涯丝竹。
玉(去声)雪伊人,星辰昨夜,总付枨触。
问能几消磨,何止鬓难再绿。
垂鞭侧帽,坠欢忍续。
招素娥、来话广寒幽独。
艳千里秋尘,多恐破愁未足。
茂陵病损,意最感、霓裳新曲。
悄梦云不度,咫尺天涯丝竹。
玉(去声)雪伊人,星辰昨夜,总付枨触。
问能几消磨,何止鬓难再绿。
垂鞭侧帽,坠欢忍续。
招素娥、来话广寒幽独。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曾经风光无限、如今却身心疲惫的歌舞艺人,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和现实的落寞感。
上片用"歌扇舞衣"开篇,像电影镜头一样直接展现主人公过去的舞台形象。但紧接着"早悽断"三个字,瞬间转折——那些让人喝彩的歌舞,现在只让他感到厌倦和心碎。"艳千里秋尘"这句很妙,把当年红极一时的盛况比作飞扬的尘土,看似热闹却终将消散。后边提到"茂陵病损",借用汉代司马相如病居茂陵的典故,暗示自己如今病弱孤独,只能靠回忆过去的乐曲(霓裳曲)来慰藉。
下片更深入地描写孤独心境。"玉雪伊人"和"星辰昨夜"都是美好却遥不可及的事物,就像他逝去的青春和荣耀。"鬓难再绿"这个说法很生动,白发不能再变黑,比喻时光无法倒流。最后"招素娥"(邀请月宫仙女)的想象特别动人,现实中无人理解他的孤独,只能幻想和月宫仙子倾诉,这种夸张的孤独感反而显得格外真实。
全词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直接说"我好伤心",而是通过歌舞道具、历史典故、自然意象的层层铺垫,让读者自己感受到那种繁华落尽后的巨大空虚。就像看到一位卸了妆的老艺人,对着空荡荡的剧场发呆,所有热闹都成了回声。
况周颐
况周颐(1859~1926)晚清官员、词人。原名周仪,因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周颐。字夔笙,一字揆孙,别号玉梅词人、玉梅词隐,晚号蕙风词隐,人称况古,况古人,室名兰云梦楼,西庐等。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湖南宝庆。光绪五年举人,曾官内阁中书,后入张之洞、端方幕府。一生致力于词,凡五十年,尤精于词论。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著有《蕙风词》、《蕙风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