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黄帝锡见和

龙髯初一振,人尽息其机。
池静朱华出,山凉白鸟归。
洒能无已已,诗岂去非非。
仰面楚天过,浮云似白衣。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自然画面,同时暗含人生哲理。

开头"龙髯初一振"用龙须轻拂的意象,暗示某种神秘力量轻轻触动世界,让忙碌的人们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池静朱华出"写荷花在静水中绽放,"山凉白鸟归"写白鸟乘着山间凉意归巢,两句通过红白色彩的对比,勾勒出夏日山水的清凉静谧。

"洒能无已已"可能是说雨水洒落不会永无止境(暗喻万物有度),"诗岂去非非"则表达写诗不该追求虚无缥缈的东西。最后两句最有意境:诗人仰头望见楚地的天空,浮云像件白衣般飘过——这个比喻既写实又空灵,把瞬间的云朵变幻与人生际遇的飘忽不定巧妙联系起来。

全诗妙在把日常景物(荷花、飞鸟、浮云)都写出了禅意,提醒人们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宁静。特别是"浮云似白衣"这个画面,既清新自然,又让人联想到人生如浮云般的无常,展现出唐代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质。

张埴

张埴,字养直,号泸滨,吉水(今属江西)人。早游湖湘间,有诗名。理宗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赵葵为江东西安抚使,欲荐之,力辞不就。著有《情性集》,已佚。清光绪《吉水县志》卷三七有传。张埴诗,据《永乐大典》、《诗渊》所录,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