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恩缄庵尚书 其一
将才本天授,生为梁栋资。
次亦历兵间,深识行阵机。
自从三季来,世降风逾漓。
杀机迭相胜,权谋日以滋。
苟未历锋镝,乌能工指麾。
识途有老马,卒伍咸可师。
古今兵家言,方策犹昭垂。
胸中罗武库,幻出风云奇。
绝学非师授,抵掌承平时。
父书纵能读,勿为赵母悲。
次亦历兵间,深识行阵机。
自从三季来,世降风逾漓。
杀机迭相胜,权谋日以滋。
苟未历锋镝,乌能工指麾。
识途有老马,卒伍咸可师。
古今兵家言,方策犹昭垂。
胸中罗武库,幻出风云奇。
绝学非师授,抵掌承平时。
父书纵能读,勿为赵母悲。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军事才能的本质和培养之道,核心观点是:真正的将才更多靠天赋和实践,而非纸上谈兵。
前四句说顶级将才是天生的栋梁之材,次一等的也需要战场历练才能懂兵法。这里用"梁栋"比喻国家支柱型人才,"行阵机"指实战中的战术要领。
中间八句批评现实:随着时代变迁("三季"指朝代更替),社会风气越来越浮夸。人们沉迷权谋算计,但没上过战场的人怎么可能真正会指挥?这里用"老马识途"的典故,强调经验比理论更重要。
后八句提出正确路径:虽然古代兵书("方策")记载了很多战术,但真正的军事智慧("武库")应该来自实践。即便熟读父亲传下的兵书(暗指纸上谈兵的赵括),没有实战经验还是会失败("赵母悲"典出赵括母亲预见他必败的典故)。
全诗用对比手法:天授 vs 后天学习、书本理论 vs 实战经验、古代真才 vs 当世浮夸。最后用赵括的典故警示:军事才能必须经战场检验,否则就像战国赵括那样,读尽兵书却害死四十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