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亭五咏 其二

山横小苑前,路尽大江边。
此地兴王业,无如宋主贤。
潮生建业水,风散广陵烟。
直望清波里,秪言别有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名为《临江亭五咏 其二》。诗中描绘了作者站在临江亭上,眺望江边景色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分析:

1. 开头两句:“山横小苑前,路尽大江边。”这两句描述了诗人站在临江亭上,远眺前方的景象。山峦横亘在小苑的前面,道路延伸到大江的尽头。这里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图,给人以开阔的视野和深远的思考空间。

2. 第三句:“此地兴王业,无如宋主贤。”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个地方(指临江亭)的历史意义的感慨。他认为这个地方是帝王建功立业的地方,而历史上最贤明的君主莫过于宋太祖赵匡胤。这句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优秀领导者的赞美。

3. 接下来的四句:“潮生建业水,风散广陵烟。”这两句描绘了江边的自然风光。潮水涌起,使得建业的水波荡漾;风吹过广陵,使得那里的烟雾散去。这里的“潮生”和“风散”形象地表达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4. 最后两句:“直望清波里,秪言别有天。”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他直接望向清澈的江水深处,认为那里有着不同于人间的世界。这里的“别有天”意味着有一种超越现实的境界或理想。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历史意义以及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感悟。同时,它也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即追求超越现实的境界。

储光羲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