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起看牵牛花寒气冻然不可久立慨然有作 其一
太白耿残辉,孤月隐云端。鸡声四野起,独袂一何寒。
蟋蟀动微吟,欲咽意已阑。一身馀死灰,块影依栏干。
苍茫万古去,逝者孰控抟。人道既永息,何者为坤乾。
还归入室坐,孤花对汍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寒冷深夜独自醒来的孤独场景,充满了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开篇用"太白星拖着微弱光芒,月亮躲在云后"的画面,营造出寂静寒冷的氛围。四周鸡鸣声响起,更衬托出诗人独自站在寒风中的孤寂。"蟋蟀的鸣叫渐渐微弱"这个细节,暗示着生命活力的消退。
诗人用"只剩下一具如死灰般的身体"这样强烈的比喻,表达内心的极度空虚。他倚着栏杆思考:在永恒的时间长河中,谁能真正掌控命运?当人类的声音永远沉寂后,天地间还剩下什么意义?
最后诗人回到屋内,只有一朵孤独的花见证着他的泪水。这个结尾很巧妙——虽然思考的是宏大的生死命题,却落在一个微小具体的"孤花"意象上,让整首诗的哲理思考有了情感落脚点。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深夜独醒的具体场景,引发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寒冷的环境、微弱的天光、细小的虫鸣,这些细节共同构建出一个既真实又充满象征意味的意境,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哲思。
陈曾寿
陈曾寿(1878~1949)晚清官员、诗人。字仁先,号耐寂、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巴河陈家大岭人,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