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拜访隐士的闲适画面,充满诗情画意。
首联"城南春水碧迢遥,高士幽栖近板桥"点明地点和人物——城南春水悠悠,一位隐士住在板桥附近。"碧迢遥"三字让春水显得清澈悠远,暗示隐士生活的宁静淡泊。
颔联"草色多情邀客醉,柳丝无力倚人娇"用拟人手法写景:青草仿佛多情地邀请客人沉醉其中,柔弱的柳丝像娇羞的少女倚靠着人。这两句把自然景物写得生动可爱,透露出轻松愉悦的氛围。
颈联"波堪掠燕方三月,地有啼莺自六朝"继续写景:三月的春波上燕子掠过,黄莺啼叫的声音仿佛从六朝(指南京,历史上多个朝代在此建都)延续至今。这里用"六朝"暗示此地历史悠久,增添了一丝怀古的韵味。
尾联"入坐一时皆善赋,绿烟深处挂诗瓢"写聚会场景:在座的都是擅长作诗的人,绿柳如烟的深处挂着诗瓢(古人用来装诗稿的器具)。这两句既表现了文人雅集的乐趣,又以"诗瓢"暗示主人高雅的情趣。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春水、青草、柳丝、燕子、黄莺等意象,勾勒出春日生机盎然的景象,同时展现了隐士生活的闲适和文人聚会的雅致。诗中景物与人物相映成趣,流露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