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路过倪云林墓时的所见所感,用自然景象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人生感慨。
前两句"松楸尝在望,一岁几经过"说诗人经常能看到墓地的松树和楸树,一年要经过这里好几次。这暗示诗人与墓主可能有某种特殊关系,或者这个地方是诗人常走的路线。
中间四句用烟水、风尘、远山、疏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悠远的意境。"烟水浮家日"写水面上飘着炊烟的人家,"风尘奈尔何"感叹世事变迁的无奈。"远山余淡墨"像水墨画般的远山,"疏雨起微波"细雨在水面激起波纹,这些画面既真实又带着淡淡的哀愁。
最后两句"片石孤烟没,渔樵向晚歌"最有意境:暮色中,墓碑渐渐隐没在升起的炊烟里,远处传来渔夫樵夫收工时的歌声。这里用普通劳动者的歌声反衬出生命的永恒与短暂,表达了对逝者"虽死犹生"的追思。
全诗没有直接写哀伤,而是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平静中的怀念。诗人用"淡墨"般的笔触,把对逝者的追忆融入山水之间,显得含蓄而深沉。特别是结尾的渔樵歌声,让整首诗在惆怅中又带着一丝超脱,展现了中国人面对生死时特有的达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