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悠闲生活画卷,语言清新自然,读起来就像在看一张明信片。
开头两句"潇洒桐庐县,寒江缭一湾"勾勒出桐庐县的整体风貌:这个县城潇洒自在,寒冷的江水在这里绕出一个漂亮的弯。这里的"潇洒"不是形容人,而是说这个地方气质洒脱,给人感觉很舒服。
中间四句是四个生动的特写镜头:
1. "朱楼隔绿柳":红色的小楼被翠绿的柳树半遮半掩,色彩对比鲜明。
2. "白塔映青山":白色的塔映衬着青翠的山色,画面干净清爽。
3. "稚子排窗出":小孩子趴在窗口好奇张望,充满生活气息。
4. "舟人买菜还":船夫买完菜正划船回家,展现日常生活的悠闲。
最后两句"峰头好亭子,不得一跻攀"带着点小遗憾:虽然看见山顶有个漂亮的亭子,可惜没能爬上去看看。这种遗憾反而让整首诗更真实,就像我们旅游时总有些想去却没能去成的地方。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简单的语言描绘出丰富的画面,红绿白青的色彩搭配特别美。
2. 既有大场景(县城、江水),又有小细节(小孩、船夫),层次丰富。
3. 最后的小遗憾让诗歌更有人情味,读起来特别亲切。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