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署读书歌(馆课)

玉堂去天近咫尺,缭绕卿云常五色。
晓来丽日映花砖,铃索无声清昼寂。
人间别自有蓬瀛,灵文秘轴满檐楹。
东壁图书真有府,西园翰墨岂虚名。
繄余夙昔怀微尚,十载菰芦徒向往。
此时趾美预英游,一任玄珠探象罔。
鸾坡通籍尽名流,师儒更是吕伊俦。
帝里德星容易聚,真人紫气望来浮。
校籍藜光回太乙,抽毫文藻盛千秋。
明时肯重浮誇士,书麓□人徒尔尔。
平生壮志敢轻酬,况有高山堪仰止。
堪仰止,更何疑,努力云霄致此身,夔龙勋业彼谁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理想中的读书圣地,表达了作者对学问的向往和对功名的追求。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西园翰墨岂虚名")用华丽的语言描绘了"玉堂"这个读书场所的非凡气象。这里离天很近,常有祥云环绕,阳光洒在雕花地砖上,安静得能听见铃铛的轻响。诗人说这里就像人间仙境,到处堆满珍贵书籍,东墙的书架和西园的笔墨都不是摆设,暗示这是真正的学问殿堂。

第二部分("繄余夙昔怀微尚"到"抽毫文藻盛千秋")写诗人自己的心境。他十年来一直向往这样的地方,如今终于能加入精英们的行列,像寻找珍珠的渔夫一样探索学问真谛。这里聚集着名流学者,导师们堪比古代贤臣,帝都的文气浓郁得像能看到紫气东来。校勘书籍时仿佛有神光相助,写出的文章足以流传千古。

第三部分(最后八句)是诗人的自我激励。他清醒认识到:盛世不会重用浮夸之人,死读书的书呆子也没出息。但他依然怀抱壮志,以古代贤臣为榜样,坚信只要努力向上,就能建立像夔、龙这样的古代名臣那样的功业。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祥云""紫气"等意象营造出神圣的读书氛围
2. 通过对比(理想与现实、他人与自己)展现文人追求
3. 最后转折升华,从描写环境转到抒发抱负,展现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诗人本质上是在说:好的环境只是基础,真正的价值在于脚踏实地追求理想。这种既向往美好环境,又不被环境所困,始终保持奋斗精神的态度,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