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俞观光赴义塾师

越山岚翠俯青溪,念子怀归岁屡移。
乘兴未寻安道宅,传经且下仲舒帷。
稻粱秋足飞鸿外,灯火凉生积雨时。
东老收书兼好客,何人诗写石榴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朋友俞观光去义塾教书时,作者对他的深情送别和美好祝愿。

前两句用"越山青翠俯视溪水"的宁静画面,暗示朋友离家多年、思乡心切。"乘兴""传经"两句巧妙用典:王徽之雪夜访友的潇洒,董仲舒教书育人的专注,既赞美朋友才华横溢,又点明他此行的教书使命。

五六句通过"秋雁飞过稻田""雨中灯火微凉"的意象,既交代送别的季节(初秋雨季),又暗含"鸿雁传书"的期盼。最后用"东老"(藏书家沈东老)的典故,将朋友比作爱书好客的雅士,而"石榴皮写诗"的奇想,既展现文人趣味,又暗含"留痕传世"的深意。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送别图:有山水清晖,有书卷灯火,有秋雁稻香。通过自然景物与历史典故的交织,既表达惜别之情,又传递对朋友教书育人的期许,最后落在文人雅趣上,余韵悠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