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天津城楼

高城秋气已悲哉,一出金门驿路催。
天远渔阳青燧断,日斜沧海白云来。
江南十郡荒何救,辽左诸军戍不回。
百万材官今扼险,胡琴羌笛未须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登上天津城楼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战争残酷的感慨。

开篇"高城秋气已悲哉"直接点明季节和心情——站在高高的城楼上,秋天的萧瑟让人感到悲伤。"一出金门驿路催"暗示诗人刚离开京城,就被催促着踏上旅途,透露出一种身不由己的无奈。

中间四句是诗人远眺的景色和联想。"天远渔阳青燧断"写远处渔阳(古代军事要地)的烽火信号已经看不见了,暗示战事可能已经平息;"日斜沧海白云来"描绘夕阳西下时海天相接的壮阔景象。但随即笔锋一转,"江南十郡荒何救"表达对江南地区灾荒的担忧,"辽左诸军戍不回"则写东北边境的将士们长期驻守不能回家的辛酸。

最后两句"百万材官今扼险,胡琴羌笛未须哀"最有深意:虽然现在有百万精兵把守险要关口,看似安全,但诗人提醒人们不要被表面的和平假象(胡琴羌笛的音乐)所迷惑,暗指潜在的危险依然存在。

全诗通过秋天登高的视角,将眼前景色与家国忧思紧密结合,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又饱含深沉的社会关怀。诗人用"烽火断""戍不回"等细节暗示战争的阴影,用"百万兵"与"胡琴声"的对比警示人们居安思危,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