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溪边寺庙水阁上悠闲眺望时的所见所感,同时寄托了对友人宋使君的思念。
前四句是风景描写:诗人倚着栏杆,看到溪边树木凋零萧瑟,霜降之后浪花透着寒意。钓鱼船笼罩在暮色中,古老树林里传来捣衣声(砧杵声),但地面是干燥的。这些画面共同营造出深秋寂寥清冷的氛围。
后四句转入抒情:诗人感叹真正追求道心(超脱世俗的心境)才是根本,如果只是沉迷山色美景就失去意义了。这里用对比手法,将"追求道心"和"贪恋美景"对立起来。最后夸赞宋使君作为地方官,在操劳公务之余还能整日研读佛经(西经),暗示友人比自己更懂得平衡世俗责任与精神追求。
全诗通过秋景的冷寂与内心的感悟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境界的向往,同时通过对比突出了对友人生活态度的赞赏。语言简洁但意境深远,能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禅意。
贯休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