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皋鱼风木吟为黄月坡政使赋

晨风摇摇,有鸟朝嘲。
不息终朝,予心孔劳。
夕风习习,有鸟夜㖡。
不息终夕,予心孔棘。
树欲静兮,风则起矣。
子欲养兮,亲则巳矣。
枯鱼衔索兮,蠹何泣矣。
养之不逮兮,祭何及矣。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一个让人心痛的现实:当我们想报答父母时,往往已经来不及了。

全诗分为三部分:
1. 日夜操劳的比喻(前八句)
用早晚不停飞鸣的鸟儿比喻子女为生活奔波的样子。"晨风""夕风"代表时间流逝,"不息"形容停不下来的忙碌,"孔劳""孔棘"说心里其实很焦虑。就像现代人整天忙工作,心里却总惦记着家人。

2. 残酷的现实(中间四句)
用"树想安静但风不停"比喻子女想尽孝时父母已不在的遗憾。最扎心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现在已成为常用俗语,说尽了人生最大的无奈之一。

3. 悔恨的哭诉(最后四句)
用"干鱼挂在绳上被虫蛀"的怪异画面,比喻迟来的悔恨。最后两句像在自责:父母活着时没照顾好,现在祭祀又有什么用呢?就像现代人后悔"当初该多陪陪爸妈"的愧疚感。

这首诗打动人的地方在于:
- 用风吹树摇、鸟儿鸣叫这些日常景象,讲出了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的人生遗憾
- 没有说教,只是诚实展现这种无力感,让读者自己体会
-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个比喻实在太贴切,成为流传千年的名句

它提醒我们:尽孝要趁早,别让忙碌成为永远的遗憾。这种情感跨越千年,今天读来依然让人鼻子发酸。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