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二梦见椒子幼株,欲掘种故家后窗下,作诗曰:异日小窗读周易,可从窗内一抬头。而觅锄不得,惶然遂醒。思梦里故家,乃十馀年前景,久已荡然,无复种树之隙矣;屋亦为姑母加建久居,并无可归之地矣。因足成篇
定当归去故家楼,梦里先来种木奴(乡音读“楼”。)。
异日小窗读周易,可从窗内一抬头。
异日小窗读周易,可从窗内一抬头。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场梦引发的乡愁。诗人梦见自己在老家种树,醒来后发现老家早已物是人非,于是用诗句记录下这份怅惘。
全诗最妙的是用"种树"这个生活细节来承载深沉的情感。梦里想种一棵花椒树("椒子幼株"),想象着未来能在窗前读书时抬头看见它——这种朴素的愿望,恰恰映照出对家园最本真的眷恋。但现实是残酷的:老家房子被改建,连种树的地方都没有了。
诗人用"木奴"(柑橘的古称)这个带着童趣的称呼,配合括号里标注的乡音读法,瞬间拉近了与故乡的距离。最后两句虚拟场景(未来在窗前读书看树)与开头"定当归去"的坚定形成温柔的反差,明明知道回不去了,却还要在诗里完成这个未竟的心愿。
全诗没有直接说"我想家",但通过种树这个具体动作、窗前读书的生活画面,以及梦里找锄头的焦急,把对故土的思念写得既真实可感又余韵悠长。这种用日常小事寄托大情感的手法,正是古典诗词最动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