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二首 其一 (己丑)

暑退阴虫健,无端处处吟。
起看河射角,坐久院横参。
易入羁人耳,潜惊懒妇心。
物微甘在野,何用苦追寻。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秋天蟋蟀鸣叫带给人的感受,语言平实却充满生活气息。

前两句说天气转凉后,蟋蟀(阴虫)变得活跃,到处鸣叫。"无端"二字用得巧妙,既写出蟋蟀鸣叫的随意性,也暗示诗人被这声音吸引的偶然性。

中间四句通过具体场景描写蟋蟀鸣叫的影响:诗人被叫声吸引,起身看星星(河射角指银河斜挂如拉开的弓),在院子里坐了很久(参是星宿名)。蟋蟀声容易让漂泊在外的人(羁人)伤感,也会让懒散的妇人(懒妇)意识到秋天到了该准备冬衣。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悟:蟋蟀这样的小生命就适合生活在野外,何必刻意去寻找它们呢?这里既表达了对自然生命的尊重,也暗含人生哲理——有些美好不必强求,顺其自然就好。

全诗通过日常小景,把秋夜听蟋蟀的体验写得生动有趣,最后升华出淡泊自然的生活态度,读来亲切有味。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