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夏夜画卷,用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少女们采菱归来的生动场景。
上片写景,像用镜头缓缓推进:先是远处雾气笼罩的芦苇滩("烟汀蒹葭渚"),接着拉近到凉亭边的荷花塘("风亭荷花浦"),最后特写月光在波光粼粼的水面跳跃("月色漾波浮")。最妙的是"波流月自留"这句,水流不停而月光始终在水面停留,用动态对比展现了夜晚的静谧。
下片写人,镜头转向采菱归来的姑娘们:她们三三两两从若耶溪(著名采菱地)回来,"眉黛敛羞蛾"写她们低头含羞的神态,像月牙般的眉毛微微收敛。最后"采菱随棹歌"是全词最活泼的收尾,让我们仿佛听见小船划水声和清脆的采菱歌谣,整个画面顿时鲜活起来。
全词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远到近,由静到动,最后定格在少女们带着菱香与歌声归来的温馨画面。没有刻意抒情,却通过"月光、荷花、棹歌"这些典型意象,自然流露出对江南生活的喜爱。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不事雕琢的天然趣味,就像画中采菱少女的笑容一样纯净美好。
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