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使者董子仁奉命出使琉球的场景,充满了对国家的自豪和对使者的赞美。
开头两句写琉球远在东方,海路畅通,明朝的疆域辽阔壮丽。"圣代"指明朝,"提封"指管辖的疆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自豪感。
中间四句具体写董子仁的使命。海上航行万里只需七天,六年后董子仁再次作为使者前往琉球。"麒麟有服"指董子仁穿着官服很荣耀,"薏苡无车"用典故说明他清廉正直,不会像汉代马援那样被人诬陷贪污。
最后两句想象董子仁完成任务回国后,依然保持使者的威严风采。"皂囊封事"指他上奏的机密文件,"殿前风采"写他在皇帝面前依然气度不凡。
全诗通过壮阔的海景、快速的行程、使者的荣耀和清廉,展现了明朝的国威和使者的品格,语言简练但意境开阔,充满豪迈之气。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