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峤杂咏诗百二十首韵 其二十五 宅

西蜀曾馀迹,南山亦有庐。
可悬高士榻,不碍楚人车。
种竹王猷惯,诛茅宋玉初。
犹传龙望野,太尉有藏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文人雅士的隐居之所,充满了清高淡泊的意境。

前两句"西蜀曾馀迹,南山亦有庐"是说:在四川(西蜀)曾留下过足迹,在终南山(南山)也有过住所。这里用两个著名隐士聚集地,暗示主人也是个超脱世俗的高人。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这个居所:这里可以像陈蕃那样悬挂高士专用的坐榻(用东汉陈蕃礼遇高士徐稚的典故),门前也不阻拦过路的车马(用楚人接舆的典故)。主人像东晋王徽之那样爱种竹子,又像战国宋玉那样亲自除草建屋。通过这些典故,展现出一个既有文人雅趣,又自食其力的隐士形象。

最后两句"犹传龙望野,太尉有藏书"用东汉李膺的典故:李膺官至太尉,家中藏书丰富,门前常有车马如龙。这里暗示虽然主人隐居,但学识渊博,声名远播。

全诗通过一系列历史典故,塑造出一个既清高自持又学识渊博的隐士形象,展现了古代文人向往的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生活理想。诗中用典虽多,但都服务于塑造隐士形象这个主题,读来清新自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