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江夏作呈许鱼泉学使兄

昨我停车古英六,火鸦飞飞啄人屋。可怜百室尽焦士,野处吞声听宵哭。

今我泊舟黄鹤楼,接天骇浪江风秋。城高不没只三版,杀人恐作江神羞。

我生百事类多忤,悔不穷庐守风雨。无端水火巧为构,女丁妇壬横相侮。

枯肠待饱千瓮齑,蹴蔬敢梦羊双蹄。穷缘未了谍能死,劳生我自窥端倪。

祇惭频年累知己,忍饥索遍金门米。大梁开府今陆公,我愧当时老韩子。

岁除只教文送穷,岂有健笔争天功。吾兄清饱汉阳水,垂翅傥鉴南飞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江夏(今武汉一带)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比两段不同时空的灾难场景,表达了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和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

第一段(前八句):用强烈对比展现人间惨剧
- 先回忆过去在"古英六"(地名)看到的火灾惨状:乌鸦盘旋啄食被烧毁的房屋,百姓在废墟中夜间哭泣。
- 接着写眼前在黄鹤楼看到的洪水灾害:滔天巨浪几乎淹没城墙,仿佛连江神都会为这么多人命丧洪水而羞愧。

第二段(中间八句):自嘲命运多舛
- 说自己一生事事不顺,后悔没老实待在茅屋里避世。用"水火相冲"(命理说法)比喻自己总倒霉,连命运("女丁妇壬"指阴阳五行)都欺负自己。
- 自嘲穷得只能吃咸菜度日,连吃羊肉的梦都不敢做。虽然想一死了之,却又不得不继续挣扎求生。

第三段(最后八句):向友人倾诉窘境
- 惭愧这些年总麻烦朋友接济,提到两位贵人("陆公"和"老韩子")对自己的帮助。
- 最后把朋友比作汉阳清澈的江水,希望他能理解自己如南飞孤雁般的处境,字里行间透露着文人骨子里的清高与现实的无奈。

全诗亮点
1. 用火灾与洪水两场灾难的自然画面,不动声色地展现民生疾苦
2. 自嘲中带着文人特有的幽默,把穷困潦倒说得既心酸又风趣
3. 最后对朋友的倾诉不卑不亢,既承认受助的窘迫,又保持知识分子的尊严

这种将个人命运与时代苦难结合,用举重若轻的笔法写沉重话题的方式,正是古代文人诗歌的独特魅力。

0